终于离“嘉”出走

杨幂更换了在微博用了十几年的头像,敲下“共有从前,各有未来”八个字,正式宣布离开嘉行。

没有人会为这次“分手”吃惊。消息是从何时开始传起已不得而知,但关于杨幂到底离没离开嘉行的话题,早就已经讨论了许久。

但唏嘘总是难免。毕竟,关于杨幂和嘉行的故事,早已被大众咀嚼过太多次:2014年,杨幂和好友曾佳、赵若尧成立嘉行;2015年,嘉行借壳,正式登陆新三板;同年10月,嘉行与尚世影业签下对赌协议,杨幂开始了劳模圈钱模式;2017年,嘉行股价飙升至50亿,杨幂成为“新三板女神”……

这些可以精确到具体月份的故事主线,一度让人相信,这三位携手创业、风雨同行的独立女性,会将嘉行变成真正的庞然大物。

但就像是八点档电视剧里的转折通常没有铺垫一样。2018年起,嘉行从新三板摘牌到估值大幅缩水,杨幂从尝试转型到退回舒适区,一切就像坐上了跳楼机。

此后五年,奇迹再没有发生。嘉行一路降温,杨幂“离职”的消息沸沸扬扬。曾经反应迅速的嘉行,唯独在这个问题上保持沉默,谁都知道这段合作出了问题,直至此次靴子落下。

眼见他们创造奇迹,眼见他们浓情蜜意,眼见他们关系冷淡,眼见他们宣布散场。对于吃瓜群众来说,这场绵延数年、事先张扬的分手,算不上什么惊天大料。但是从资本角度来说,当明星红到一定程度,她的每一次转型、进阶、签约、投资都将牵一发而动全身。

这也意味着,此次杨幂和嘉行的分手,余震绝不仅仅只是热搜上的一个“爆”字。

01、杨幂与资本的虐恋之路

在社交平台上,杨幂的人设常有更换。早年是少女,后来是带货女王,现在则是难得的“人间清醒”。

曾经,在一次深夜采访中,张大大说起在朋友圈细数的心酸往事,但好友杨幂却只回复了一个问号的故事。他抱怨道:“我这么辛苦,你怎么只回一个问号?你是不是不太擅长讲‘你真的辛苦了’这种话?”

彼时,杨幂指了指窗外的车水马龙:“你觉得送外卖的人不辛苦吗?刚才节目组帮我们炒排骨,不辛苦吗?那边蹲在地上的工作人员,对半天稿子,他们不辛苦吗?所以,你凭什么要别人了解你的辛苦?”

混迹娱乐圈多年,依旧保持难得的通透,这是大众对这则采访中杨幂的定义。但在粉丝看来,杨幂练就的“本领”,并没有延宕到她的工作中。以至于他们常常感到困惑:为什么你还不解约?你还要拖着嘉行走多久?

会有这样的疑惑,算不得罕事。仔细回顾嘉行走来的这一路,似乎每一个关键节点,都离不开杨幂的加持。

嘉行传媒的前身是嘉行天下杨幂工作室,是2014年由杨幂和她曾经的经纪人曾嘉、赵若尧一同创立。2015年,她们向在普华永道北京娱乐媒体组供职的李娟抛出橄榄枝,并将借壳登陆新三板,定位资本市场拓展计划的目标。

同年7月,四人一起成立了合伙基金西藏嘉行四方投资管理合伙企业。一个月后,西藏嘉行购入西安同大约37.15%股权,成为其第一大股东。2016年6月,西安同大正式更名为嘉行传媒,嘉行系团队以53%的股权,实现了对嘉行传媒的绝对控股。

由此,属于嘉行的时代开启。在这个方阵中,曾嘉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,制定大局方针;赵若尧担任副总经理,进行落地执行;李娟则担任董事兼投资总监,负责嘉行的资本业务。而彼时,持股不超过10%的杨幂,则作为嘉行的门面,帮着这个尚且弱小的公司,吸引更多外界的关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