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演员,张予曦“及格”了吗?

那年夏天,横店的气温动辄升至35℃以上。临时搭建的影棚和训练场难以隔热,潮湿和日晒的叠加使内部温度进一步飙升。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,张予曦每天跟着“私教”练体能、学招式。
“我当时对自己最大的要求是在打戏上。”张予曦回忆,“包括无尘前期有一个学习武功的过程,所以有一套比较完整的武术套招是要自己练会的,要表演她从不怎么熟练一直到熟练的过程。”
畏难情绪不是没有,张予曦一度想偷懒,悄悄打退堂鼓,“我的体力不是特别好,所以会觉得有点累”,但她知道“不可以那么做”。
坚持把该练的、该学的完成后,张予曦投入到拍摄当中。在片场,原本挺有信心的她发现,自己不但“跟专业的武术老师比还是要差很多”,也没有达到自己的标准。
“我一直是以观众的标准要求自己的,”她解释道,“我有的时候非常清楚自己做得不好和做得不到位的地方,有时候会引发比较焦虑的情绪。”
之所以以观众的标准要求自己,并非观众更专业,而是观众作为演员工作的验收者有不同于专业人士的视角和立场。某种程度上,他们评判演员的标准更为多元和严苛。
即便已经用心理解角色,拍摄期也不曾懈怠,但每部戏播出时,张予曦仍能发现自己在表演上的问题,所以“对自己没有那么有信心”。因此,她每次拍戏都会焦虑。

片场外,她排解焦虑的主要方法是加强练习,“把它练到相对而言满意一些,因为如果你没有练到自己觉得可以的程度,可能焦虑会伴随自己一段时间”。
再者就是多看电影,比如她最喜欢的动画片。“其实很多成人看动画片,它也讲了非常深刻的故事。我觉得动画片的表演非常有节奏,很有趣,当然有一些表演方式是真人难以做到的,但有一些节奏包括角色的神情、动作,都可以借鉴和模仿。”
拍《千秋令》期间,张予曦还读了一些名人传记,她在读书APP的书栏里偶然看到的《莫扎特》。“为什么我当时会选择看传记?”她说,“在非常焦虑的时候,我很想去看一些前辈老师们的书,去看看他们的一生经历了什么高低起伏,会让我对自己的人生充满信心。”

每个人都有一个掌管共情力的旋钮

戏里的角色,不论出场时间长短,都和现实中的人一样,书写着高低起伏的人生故事。同现实题材相比,仙侠剧里的人物常常在不同时空间穿梭,产生跨越种群的情感,生生世世牵绊。

在《千秋令》里,张予曦的几个角色“感情线比较复杂”:跟佟梦实饰演的墨霄、白颜之间是刻骨铭心的爱情;跟韩栋饰演的陀桑、重光是家人般的师徒关系,但两人间的情感“比较纠结”。

两位男演员同张予曦相识多年。在这个“氛围特别好,特别开心”的剧组,演员们拍戏之余不是在“捋自己的角色”,便是在聊怎么能让双方演得更加舒适,让一场戏拍得更加精彩。
张予曦跟合作多次的韩栋一起讨论时,考虑得更多的是“让现在演的角色跟以往的角色有些区分”,通过两人的对手戏“突显各自角色的特质”;而跟佟梦实聊的则主要是如何让角色“更加可爱和好玩”,“两个人每天会更多地想一些让角色丰富的点”。
在张予曦看来,她的角色和佟梦实的角色经历了多个感情阶段,如同走过一条曲折而不平坦的道路,“大家的好奇心会随着他们的误会升高一点,再期待他们会不会和好,然后会有什么样的结局”。
拍这些戏时,张予曦对戏中人感同身受,心脏一次次揪紧。记得有一天,她在拍一场很悲伤的戏,忽然间,她眼前闪现出自己过往的角色,“每个女性的苦在我的脑海里过了一遍”。走马灯灭下去,浓郁的苦涩从她心底浮起。
“真的会觉得好苦!”张予曦感叹,“这些女孩的人生经历了非常多的痛苦,我非常珍惜当下的生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