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普通老百姓容易被表象所迷惑,只是看见金价涨得欢快,不过却看不清背后的错综复杂。各国央行大量囤积黄金,这的确是事实,可人家所进行的,乃是国家层面的金融较量;印度用贸易顺差换取黄金,听上去很新奇实际上这是高手间博弈的财政策略。而我们普通人跟风购买黄金,从本质上来说,与老大妈抢购打折鸡蛋,没有差别——看似精明,实则处于被动的状态。
更让人提心吊胆的是,某些“精明人”的行为方式。听说过将房产抵押去购置金条的吗?认识一个从事直播的年轻人,他把原本准备买房的首付款,全部兑换成了纸黄金,满心欢喜地等着“不劳而获”。还有一位退休阿姨,把自己的养老金取出来炒作黄金期货,还说着“拼一拼普通物件变豪华”之类的话。这些冲动之举,与当年P2P爆雷前的热闹场景极为相似。
其实冷静想想就明白,世界上哪有什么稳赚不赔的买卖?
二十年前抢房的人觉得房价永不落,十年前买比特币的认为虚拟货币能改命,结果呢?
黄金在历史的长河之中,确实具有保值性,而且那是以百年作为单位来进行计量的。
普通人赌短期行情,无异于火中取栗。
就像我老家那个,卖了祖传金佛去开奶茶店的表哥,奶茶店黄了,可是金价却翻着跟头在涨,现在逢年过节,他居然都不敢回家。
行家们常说,黄金应该在无人关注的时候买入,在热闹非凡的时候卖出。当前的金价,早已不是随意能够下手的时候了。真正懂行的人,已经开始悄然改变策略——将实心金镯换成空心款式,这样一来,既能维持体面,又能减少不必要的开支;聪明的主妇们也开始研究以旧换新的技巧,通过补贴一点工费,把旧首饰换成新款;甚至准备结婚的年轻人也流行起“三金改五金”,表面上看是跟上潮流,实际上却是一种隐蔽的投资方式。
说到底黄金对普通人的最大意义,不是让你一下子就实现暴富梦,而是能够给生活加上一道类似于保险杠的东西。它就像是生活中的一份保障,在关键时刻能起到一定的作用。
老祖宗留下了“盛世古董,乱世黄金”这样的智慧,重点其实在于“乱世”这两个字。
如今太平年月,把全部家当押在黄金上,就像晴天买雨伞——可以有但不能把房子卖了囤雨伞。
切实明智的举措,是给家庭资产配上一把“黄金锁”;既不要让它变为累赘,而且还能在关键之际,发挥作用。
这场黄金狂潮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:普通人的财富安全,从来不是凭借追涨、杀跌而是懂得在喧嚣之中守住自己的本心。当金店玻璃柜内的光芒令人眼花缭乱之时,不妨摸摸胸前那块贴身佩戴着的金坠子——那便是黄金最应有的温度。毕竟在漫长的岁月里,金子能够重新铸造,而人生却经受不起孤注一掷的豪赌。其实是不是这样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