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个缺陷是:选区依然按照中世纪遗留的自治市划分。在工业化不断扩大后,有些自治市到18世纪已趋于衰落。譬如英国南部的旧塞勒姆市(old sarum),原先以教堂为中心发展起来,但19世纪的人口已经普遍向新兴的工业邻城索尔兹伯里,或是港口都市南安普敦迁移。所以,旧塞勒姆表面上还拥有2个国会议席,实际人口不过区区3户家庭、7个选民。以至于大多数时候就被贵族控制,或者是按价高者得远征变卖出去。这类如僵尸般健在的选区,一般被当时人称作腐败选区(rotten borough)。
另一个缺陷是:选民范围非常有限。法律规定仅有年收入40先令以上的自由民可以参加投票。显然,贫穷农民或制造业工人都被筛选出去。例如当时的英国第三大城市伯明翰,虽常住人口不下80000,但真正有资格投票的选民仅为399人。因为选民人数极少,政党操纵起来就相当方便。譬如直接塞钱收买城市选民,或是靠地主威胁租种自己土地的农民。因为早期投票往往采取实名制,这类操纵模式几乎毫无成本可言。
早期的英国城市人口 大部分不具备投票权
随着时间持续,欧洲大陆上的两次革命影响到英国,让民众逐步有了改革追求。例如1830年法国七月革命爆发后,英国就在1832年出台改革法案。不仅要重修选区范围,还将几个典型的腐败选区合并到邻近郡。其次是降低门槛,让全国1/5的成年男性拥有投票权。但依然有不少反者提出质疑:除非选民本身能够做到诚实+廉洁,否则扩大范围只是增添更多腐败选民。
事实上,这样的质疑完全符合预期。英国的选举舞弊在1832年后继续提高,到19世纪中期攀登至最猖獗阶段。如1868年大选,各党都争相为投票者发放津贴,用掉近50万英镑。名义上是要弥补误工损失,真实用意则不言自明。后来的1880年选举,因为几乎所有成年男性都有资格投票,贿选花费也达到史无前例的300万英镑。无论保守党和自由党,都雇佣近千人的宣传队伍,同时大肆甩出选民津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