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年来,国产本格派推理、社会派推理和硬核公安刑侦剧轮流领衔,各有佳作奉上。市场和管理层面对悬疑刑侦剧的创作宽容度,也越来越高。这就给了我们重思开头提出的那个问题的机会。
奇情刑侦剧是“离地半尺”的刑侦剧。它的案情有现实社会依据,但更强调用多层次的烧脑隐情改造现实。虽然离地半尺,但奇情刑侦剧的创作难度并不低。如何离奇但不猎奇,难解却依旧有解,这其中的度很难把握。
与奇情配套出现的往往是“奇技”。纵观诸多“长寿”的美国罪案剧,采用的都是这种搭配。
比如,拍了十五季的《犯罪心理》,非连环杀人案不能入剧,而剧中的办案小队寻找真凶的“奇技”,就是既要技术又靠经验的犯罪心理侧写术。
再比如,拍了十二季的《识骨寻踪》,只有犯罪现场出现被重度破坏甚至白骨化的尸体,案件才会移交到主角的手中。而身为人类学博士的法医女主角,则可以通过尸骨上的蛛丝马迹觉察真相。
如果说奇情案件是把难开的锁,主角拥有的刑侦“奇技”就是把已知的适配钥匙。它能让观众提前安心,知道这案一定能破,值得期待的是其中百转千折的门道。
看完奇情案件的最大审美体验是秩序感的重建——无论看似多么离奇、失序、混沌的案情,在真相大白的那一刻都会被赋予合理的秩序和解释。
这种审美需求如果算不上“永恒”的层级,至少能划归“刚需”的一类。因此,奇情刑侦剧常出“长寿剧”并非偶然。
国产刑侦剧长久以来把大案要案改编和对真实公安干警的刻绘,当做创作的金字塔尖。奇情刑侦剧并非创作主流,也少有影响广泛之作。直到《猎罪图鉴》的出现,才让不少观众感叹——原来,我们也可以有自己的“天才警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