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暑:避暑养阳 健康入伏

“倏忽温风至,因循小暑来。”公历每年7月6日至8日,当太阳到达黄经105度时,即为小暑。

今年7月6日是小暑,此时节,阳光炽烈,草木郁葱,清荷摇曳,瓜果飘香,蝉鸣蛙叫此起彼伏,世间万物的热烈与灿烂,此时展现得淋漓尽致。

暑近湿如蒸,热近燥如烘

小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一个节气,也是夏季的第五个节气。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中说:“小暑,六月节。《说文》曰,暑,热也。就热之中,分为大小,月初为小,月中为大,今则热气犹小也。”小暑一般在农历六月,因此也叫“六月节”。六月初为小暑,六月中为大暑。古人认为小暑时天气开始炎热,但还没有达到极热的程度,因此称“小暑”。

实际上,小暑时节往往已是热浪滚滚。究竟有多热呢?唐代诗人韩愈说:“如坐深甑遭蒸炊。”甑(zèng)是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,在诗人心中,炎炎夏日,人们犹如坐在饭锅上的瓦盆里遭受热气熏蒸,与今天人们常说的“桑拿天”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古人将小暑分为三候:一候温风至,二候蟋蟀居壁,三候鹰始击。古人认为,春生夏长皆得益于风的温厚,小暑时节天气的温热达到了极致,所以此时已经难有凉风,一出门,风起处皆如热浪袭来;《诗经·七月》中描述蟋蟀“七月在野,八月在宇,九月在户,十月蟋蟀入我床下”,这里的“八月”即夏历六月的小暑时节,由于天气炎热,蟋蟀离开田野,躲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;在小暑节气,老鹰也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喜欢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。敏感的动物们,都在暑热时节寻找清凉的方法。

谚语有云:“小暑大暑,上蒸下煮。”小暑大暑究竟谁更热?天气预报节目主持人宋英杰观察发现,小暑大暑之间经常是没大没小,有些年份是“小暑不算热,大暑三伏天”;有些年份是“小暑热得透,大暑凉悠悠”;还有一些年份是“小暑连大暑,有米懒得煮”。但总体而言,小暑和大暑热度之强弱,只在毫厘之间,可以说“大暑很大,但小暑不小”。

“暑近湿如蒸,热近燥如烘。”进入小暑,我国多数地区的气温会持续升高,有些地方逐步进入雨季,有些地方陆续遭遇伏旱,于是出现了“小暑一场,大水汪汪”“小暑雨如银,大暑雨如金”等截然不同的农谚。小暑期间,华北、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,长江中下游地区往往是“一出一入”,即出梅、入伏,梅雨季节逐渐结束,闷热的三伏天即将到来。

“中医认为,‘暑’是六邪‘风、寒、暑、湿、燥、火’之一,很容易引起疾病。”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针灸诊疗中心主任医师刘璐介绍,此时要顺应自然节气的变化,预防暑热湿气的侵扰,调节生活起居和饮食,保持阴阳平衡,注意健脾胃、助运化、祛湿邪,以缓解暑热带来的不适,保持身心健康。

头伏吃饺子,小暑晒伏忙

民谚说“夏至三庚数头伏”。今年从夏至日起,数到的第三个“庚日”是7月15日,意味着这一天正式入伏,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要到了。旧时民间度过伏天的办法,就是吃清凉消暑的食品。在中国北方地区,有“头伏饺子二伏面,三伏烙饼摊鸡蛋”的说法。头伏吃饺子是传统习俗,伏日人们食欲不振,往往比常日消瘦,俗谓之“苦夏”,而饺子等食物在传统习俗里正是开胃解馋的食物。

小暑时节,一些地方还有吃藕的习俗。藕与“偶”同音,因此人们食用藕来祝愿婚姻美满。同时,藕和莲花一样,都能在污泥中生长而不受污染,故而也被视为清廉高洁的象征。刘璐介绍,藕味甘性寒,营养丰富,具有清热凉血、健脾开胃等功效,适合夏天食用。鲜藕以小火煨烂,切片后加适量蜂蜜食用,有安神入睡之功效,可治血虚失眠。

中医认为,春夏养阳,三伏天也是养生进补的重要时机。例如,鲁南和苏北地区有在小暑“吃暑羊”的习俗。在当地人看来,伏天吃羊肉、喝羊汤属于“以热制热”,不仅可以散寒排汗、祛除湿气,还能滋补身体。同时,“羊”与“阳”谐音,古人认为夏季阳气丧失较多,喝羊汤能够增加阳气。“六月六接姑娘,新麦饼羊肉汤”“伏天一碗羊肉汤,不用神医开药方”,从当地民谣中可见人们对吃暑羊的喜爱。

在古代,小暑节气还有“食新”的习俗。这一天,农人会把新收的稻谷碾成米,将新米煮成香喷喷的米饭,家家户户都要吃新米、尝新酒;还有些地方把新收割的小麦炒熟,磨成面粉用开水冲后加糖拌着吃,叫作“炒面”,人们用这些方式表达五谷丰登的喜悦和对大自然馈赠的感恩。

“湿气较重的时节,湿邪易困脾胃,影响消化功能,因此需健脾胃、助运化、祛湿邪,饮食宜清淡,避免辛辣、油腻、生冷食物,以防伤脾胃。”刘璐介绍,此时可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,多喝绿豆汤、冬瓜汤、莲子汤等清热解暑的汤水,保持体内水分平衡,防止暑热伤津。同时,饮食要注意卫生、有所节制,避免过饱,以减轻肠胃负担。

小暑期间,民间还有晒书画、晒衣的习俗。民谚云:“六月六,人晒衣裳龙晒袍”。农历六月初六称为“天贶(kuàng)节”,即“天赐之节”。由于湿热易导致衣物、书籍、木质家具霉变,尤其南方经过月余的梅雨季节,空气长时间处于湿度较高的状态,所以一到晴天,人们纷纷把存放在箱柜里的衣物晾到外面接受阳光的暴晒,以去潮、去湿、防霉防蛀。因此,有的地方称之为“晒衣节”或“晒伏”。刘璐提醒,湿热交蒸还易致湿疹、痱子等皮肤病,此时也要保持皮肤清洁,注意防暑祛湿。

隐伏避盛暑,心静自然凉

俗话说“小暑过,每日热三分。”小暑到了,一年中最热的时段也近在眼前。如何消暑、应对苦夏,从古至今,都是个大课题。